铝合金扩张网装饰的建筑立面
这个项目的场地原本是两栋普通的别墅,我们的设计如同从这个住宅项目之中自然生长出来,将原本分离的两部分居住空间联系在一起,生发出一系列能够带来创意灵感的过渡空间,为主人生活起居及社区中其他艺术家的雕塑、绘画、陶艺等艺术交流活动所用。…
这个项目的场地原本是两栋普通的别墅,我们的设计如同从这个住宅项目之中自然生长出来,将原本分离的两部分居住空间联系在一起,生发出一系列能够带来创意灵感的过渡空间,为主人生活起居及社区中其他艺术家的雕塑、绘画、陶艺等艺术交流活动所用。…
这栋私宅是Karman街的拐角处和新建的公共广场旁边进行的街区更新的象征。项目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组成:一种类型有着精心设计的体量,颜色纯白、穿孔铝板、整齐并置。并从一个共同的原型上衍生出了两种元素。 项目的第二部分则由竖直较小体…
这个全新的实训建筑,就像是一个码放一堆“箱子”的货架,一二层的“箱子”三三两两堆放得较为松散,而中部的“箱子”还特意扭转了一个角度,使得这个“货架”充满空隙,让建筑四周的场地空间相互渗透。第三层的建筑形体是一个出挑的“大盒子”,这一层由三个高大空间组成,其中两个作为实训场地、一个作为学术报告厅使用。整个三层的建筑外墙表面被上下渐变的瓦楞穿孔铝板所覆盖,在形成引人注目的城市标志形象的同时也有效的调节了东西向的光照。为了顺应城市道路的走向,“大盒子”在东南部的出挑逐渐增大,这些造型出挑为下部的出入口周边创造出一圈有遮蔽的场所。不同于传统的从教授到学习的单向知识输出途径,本项目试图创造出更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教育空间,这些封闭或开放的场所,能适应个人、小组、集体等不同规模的人群使用,以支持信息的交互传递。
吊顶的铝合金拉伸网成品:
1、无法关闭的大楼 —— 由于需要面向多主体使用,建筑没有明确的大楼出入口,大楼也无法实现封闭管理,这一点和校园里内已有的各类专业楼有所区别。这种开放性的特点让所有的实训室都与半室外公共区域——公共平台、公共外廊、公共楼梯相连通,让所有实训室获得对外的均好性。同时设计将不同类型的功能空间用路径连接以鼓励信息的交叉获取,例如三层有一条流线,可以通过空中钢连廊,连通了电梯实训车间内的空中展示廊、多功能实训厅、报告厅,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多样性、和便捷性的体验。
2、游走路径与触媒空间——“空间是被使用出来的”,尤其是公共交通空间,更是体现出行为的多样性,大量偶发性的交流在此被触发。因此在建筑的中部有一条贯穿一层至屋顶平台的路径,它通过沿途空间的收放与转折,既满足了上下楼层之间的快捷交通,又形成了多个可供人停留的节点,这些节点空间包括坐席、挑台、角落、天井、宽廊、退台、露台等,它们虽未被明确的定义为某种功能,却都鼓励由学习者自己发起的交流行为。
3、被忽视的疏散楼梯——楼梯虽是联系上下层之用的快捷交通方式,但随着电梯成为建筑物中垂直交通的主力,楼梯尤其是疏散楼梯间逐渐沦为了仅满足消防要求的专属物,各种“强制性规范条文”代替了空间和动线,成为左右楼梯设计的主要依据。但在学校这类教育建筑里,疏散楼梯仍然作为大量人群的主要交通空间,因此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安全之外,这个空间里的光线、颜色、材料、形式都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影响。
建筑中的两个楼梯间分别靠近建筑的南北两端,楼梯间的外立面通过木纹纤维板强调出垂直交通体的属性,同时在楼梯间内部使用白色的钢板创造出丝带般的栏板造型,同时利用楼梯与墙面之间的光逢来作为空间引导。楼梯通过有角度的楼梯井、梯间平台的进退等手法,在上下楼过程中营造出一些有趣性,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4、冷巷与雨水花园 —— 东西两个条状建筑间的绿带是一处下凹式绿地,作为场地内的“雨水花园”,这个庭院承担着排渗两侧建筑外廊、外墙雨水的角色,绿地内种植着水杉等喜阴、耐湿的植物。由于长宽高的比例,两个长条形建筑之间的内庭院更像是一条充满绿意的巷子,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这个绿庭都处于左右两栋建的阴影之中,使得这个长条形的庭院空间类似于南方民居中的冷巷。电梯实训车间的金属外墙实现了冷巷内的光线漫反射,也形成了庭院内的屏风画面感。西侧建筑体量方正,挡住了冬季的北风,有效降低内庭院中的冬季风速,营造有利于人通行的室外风环境。而东侧的建筑中部开口架空,导入了夏季的东南风,通过风压差改善了整个建筑内房间的通风换气条件,并创作出凉爽的夏季户外空间。
5、结构为空间服务——从兼顾实训空间大小的角度来看,无柱的大空间通常位于建筑的顶层,有柱的小空间位于建筑的下部,利用大空间的结构跨度产生出挑、架空的造型,形成一些有上盖遮蔽的室外空间。为了实现这样的空间效果,建筑的一二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三层采用钢框架结构,局部运用了钢桁架来实现建筑形体的出挑,并将三层部分的钢柱插入下部的混凝土柱中形成混凝土型钢柱。这样的结构体系逻辑清晰,每一种结构材料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点。这次对职业教育空间的设计探索,不仅仅是简单对现有校园功能板块的弥补,更是在当下学校的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主从地位发生转变后的一次反思。“工业 4.0”、“产业升级”、“高级技工”,这些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新动向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筑设计学科在空间上作出谋划,来让其在未来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项目坐落于成都市郫都区,是市中心通往青城山风景区的重要门户。所在场地在一个空置多年的厂房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500㎡,建筑面积约960㎡。项目旨在体现环保可持续性理念的同时,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打造出动态、立体的多功能空间,让建筑内…
这个新住宅综合体位于葡萄牙中部小城莱里亚的米尔提雷斯街,它夹在一条宽阔的现代大道与一条通往城市历史区的狭窄老街之间。该项目结合了对一座现有小房子的翻新与新扩建,设有七个公寓以及一个共享的私人停车区。这座四层建筑在这两种城市环境之间…
Pelletier de Fontenay 位于蒙特利尔的设计工作室推出了新的植物园入口展览馆。结合蒙特利尔昆虫馆的蜕变和 Maisonneuve 公园入口的改造,这个项目为这个标志性地点提供了一个重新设计和现代化的入口中心。新馆…
SMOORE流塘工业园位于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流塘公园东北角,毗邻基督教宝安堂。项目占地5017㎡,建筑面积13658㎡,其中2号楼6260㎡,3号楼7398㎡。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该片区大面积的中小型加工生产业发展建造的厂房,随着…
坪地六联小学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是龙岗区“五个一”节能减碳示范项目中的学校场景。直行设计与建学设计、中建科工共同合作,结合节能减碳与零碳技术,共同完成了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小学、深圳市首个既有建筑改造的近零能耗小学校园改造。 一…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校园与自然环境不应该是割裂存在,我们试图从传统校园空间认知中跳脱出来,令山谷、阳光与新校园融为一体,让少年们释放好奇探索的天性,在生态宜人的校园中渡过中学时光。杭州中泰中学建校于2001年,随着…
清华园社区中心坐落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清华园社区,社区内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老人与儿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一个人口密集且老幼比例相对较高的居住型社区。 改造之前,原有社区综合服务建筑被切分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幼儿园两个独立管理…